在醫療理賠爭議中,手術等級認定不一致是常見的類型,現行條款大部分是保險公司握有決定權,但保險局正在研擬,未來類似爭議,保險公司必須送第三方醫療機構鑑定,不再是保險公司說了算,辦法預計最快於半年內上路。
現行醫療保險中,若有手術醫療保障,大部分都會於保單條款末附上「手術名稱及費用表」,並明定各手術的給付比率,然而,保戶接受的手術若不在附表內,就容易引發爭議。
依《住院醫療保險單示範條款》規定,一旦手術不在手術表內,各保單都有寫明「由保險公司與保戶協議比照該表內程度相當的手術項目給付比率」,不過實際的狀況是,給付比率大多是保險公司單方面決定,保戶若無法接受,只能走申訴或金融評議中心,程序曠日廢時。
壽險理賠主管解釋,就以最常見體內結石來說,過去可能開刀取出石頭,但現在的技術已可使用體外震波碎石達成,危險程度遠低於開刀,給付比率當然無法比照傳統手術,但就會引起保戶不滿。
由於類似的爭議不斷,保險局近期已請保險公司重新研擬理賠程序,研擬理賠程序,而目前傾向的做法是,不調整《示範條款》,但保險公司須制定SOP,未來若有手術給付比率的爭議,必須參考第三方醫療機構的意見。
也就是說,將「手術名稱及費用表」交由專科醫師,由醫師決定爭議手術的適用比率,來杜絕爭議。辦法預計半年內可上路。

大部分企業都會規劃團體保險,但您清楚現有團保規劃是否能有效解決職災問題嗎?點選以下連結,獲得團保規劃之專業訊息
您還有其他保險問題需要解答嗎?連結以下網址,獲得免費諮詢
您有保費過高、重複投保或不清楚自身投保內容的困擾嗎?
註:本篇文章內容轉載自《2016.11.10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