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

【保險理財】重殘平均照顧18年 如何靠保險?

年輕失能案例愈來愈多,背負家庭經濟重擔的青壯年族群,一旦倒下,全家人的生活將無以為繼,及早投保殘扶險,把失去工作能力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分擔,是分散殘廢失能風險最簡便,也最有效的方法。

年輕失能案例愈來愈多,不少罕見疾病,例如多發性硬化症、亨丁頓舞蹈症、小腦萎縮症、運動神經元疾病(俗稱漸凍人)等,常常都是年紀輕輕發病,更不用說年輕人騎車趴趴走,發生車禍導致終身殘廢的風險比一般人來得高。因此有愈來愈多人透過自行投保殘扶險,讓壽險公司分攤殘廢、失能的照護費用,減輕家人負擔。
殘扶險其實是一種概念,主要是在傳統終身壽險或傷害險裡面多加一項「殘廢扶助生活保險金」的理賠項目,當被保險人達到保單規定的殘廢等級時,保險公司就按保額乘上一定比例所得的金額,定期給付一筆殘廢扶助保險金,作為被保險人的生活津貼。
殘扶金的設計初衷在於被保險人一旦因疾病或意外失去工作能力時,可以定期從保險獲得補貼,以維持基本的生活品質,當殘廢等級達到請領殘扶金的程度時,被保險人往往已喪失原有的工作能力,對保險金維持基本開銷或分攤生活費用的依賴度勢必大幅提高,因此,殘扶金的給付次數或給付限額能否涵蓋失能期間,也是消費者在選擇這類商品時必須納入考量的地方。
勞動部「國際間職業傷病診斷、鑑定及補償制度發展趨勢與我國改進方向之研究」顯示,職災所造成的第一級殘廢者,平均可存活13年,第23級殘廢者,平均存活18年,儘管勞動部的殘廢等級認定標準與保險公司不盡相同,但這份統計對民眾規劃殘扶險而言仍具參考價值。在選擇殘扶險時,也可多比較最高累積給付保額,以及給付期最長可到幾年。
本文轉載自《2017.06.29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》
用Line分享給好友
好友人數

大部分企業都會規劃團體保險,但您清楚現有團保規劃是否能有效解決職災問題嗎?點選以下連結,獲得團保規劃之專業訊息
您還有其他保險問題需要解答嗎?連結以下網址,獲得免費諮詢
您有保費過高、重複投保或不清楚自身投保內容的困擾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