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10日 星期日

【保單優化】投資型保單爭議多,勿把投資型當終身險使用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指出,全世界約有超過4750萬的失智症人口,並每年以770萬人的速度增加,再加上電影「我想念我自己」的發酵,因此,近日來詢問長期照護規劃的人數愈來愈多;而秦小姐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來向我詢問長期看護險種的規劃之道。

在傳遞了正確保單規劃的概念之後,秦小姐同意先將她所有的保單提供給我評估,再根據評估的結果決定如何安排她所需的長期看護險。
檢視保單後,發現了兩個重點。首先,就如同秦小姐所敘述的,她目前並沒有長期看護的相關規劃;另外則是一份已經繳費6年的投資型保單。
為何要規劃這一份投資型保單呢?秦小姐的回答是:「希望在找上帝報到的那一刻,可以至少留下300萬以上的壽險保險金給家人;而且,只要繳費累積達一段時間,即便不再繳交保費,壽險保障都能持續維持至終身,比起終身壽險,我覺得投資型的保費低、保障高,因此我選擇投資型保險」。
這又是一個對投資型保單產生誤解的案例了,與其說是誤解,不如說是業務員錯誤的引導所造成的,怎麼說呢?為了讓秦小姐快速正確的認識投資型保險,我將她的投資型保單的運作情形整理成如下的明細:
首先要協助秦小姐釐清的是,如果只持續繳費一段時間,壽險保障真的就可以終身有效嗎?假設秦小姐繳費20年後就不再繳費,從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,在帳戶價值報酬率0%的前提下,這20年所繳的保費大約在秦小姐70歲左右就會消耗殆盡了;也就是說,70歲之後,若沒有挹注額外的資金進入這張投資型保單,壽險保障效力即告終止;即使是在8%的報酬率下,帳戶價值也會在秦小姐95歲左右歸零;因此,並不會有繳費一段時間即可維持終身保障的效益產生 。
即便終身持續繳費,從第二張表格可以很清楚的發現,在該投資型帳戶報酬0%的前提下,帳戶價值依然在秦小姐80歲以前就會歸零,除非長期下來的報酬率可以達到8%以上,才有機會滿足秦小姐對於壽險保額的需求,可見得,投資型保險是否能在有限預算下達到我們對於保障的需求,其關鍵都在「報酬率」這三個字,但畢竟報酬率這件事情並無法被保證,且還得終身持續繳費,在這些種種的假設前提下,我想,要靠投資型保單達成秦小姐的願望,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經由上述簡單的試算之後,秦小姐終於認清事實,而決定放棄以投資型保險規劃終身壽險保障的念頭,同時,選擇殘廢扶助險來移轉老年可能產生的長期照護風險;由於現行大部分的殘廢扶助險不但具有解決長照風險的功能,更可在將來身故時,按總繳保費的一定倍數領取身故保險金;但由於身故金係隨著保費繳交而逐年提高,因此,在尚未達到秦小姐理想的壽險保障額度前,建議在投資型保單停止繳費的前提下,仍可利用其帳戶價值餘額來負擔未來各個年度之壽險保險成本,直到殘廢扶助險的身故保險金達到秦小姐所需的額度為止。最後,秦小姐接受了我的建議,將其保單重新調整,其調整前後的差異如下圖所示:
想了解更多關於殘廢扶助險的資訊嗎?請點選以下連結:
用Line分享給好友
好友人數

大部分企業都會規劃團體保險,但您清楚現有團保規劃是否能有效解決職災問題嗎?點選以下連結,獲得團保規劃之專業訊息
您還有其他保險問題需要解答嗎?連結以下網址,獲得免費諮詢
您有保費過高、重複投保或不清楚自身投保內容的困擾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